产学对接,实施“一园一院”。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牵头学校引领作用。作为“3+N”集团化办学的牵头学校,充分发挥牵头学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龙头、辐射和示范作用,集团内111家企业、98家行企、学校72所、5.1万余...
产学对接,实施“一园一院”。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牵头学校引领作用。作为“3+N”集团化办学的牵头学校,充分发挥牵头学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龙头、辐射和示范作用,
集团内111家企业、98家行企、学校72所、5.1万余名学生
共享优质职教资源,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。创新“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集群式人才培养模式”。建立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集群动态调整机制,以产业链为导向,培养集群式人才,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、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,入选四川省、成都市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事项。走进产业园区实施“一元一院”。与蒲江县人民政府、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三方合作,在中德(蒲江)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园(德国五金小镇)成立装备制造分院。同时,学院与成都经开区(龙泉)、金堂县政府合作成立汽车工程分院、航空分院,政行企校共育人才。
依托技能大师,培育“工匠精神”。以现代学徒制传承大师技艺。与成都航利集团(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)军民融合,在学院成立“张永光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联合培养精密研磨技术高技能人才。建设以工业文化传承为主线的校园文化。在“以德润身技臻至善”校训的指引下,建设开放的“三馆一区”(工业博物馆、校史馆、图书馆工业分馆与工业文明体验区)和“四川省工业文化社科普及基地”,学院成为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学习、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场所。推行“文化育人”特色模式。坚持全面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培育优良校风、教风和学风。立足学院工业文化特色,坚持工业文化进校园、行业文化进院系、企业文化进班级,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,形成兼具职业素养与工业文明的“工匠精神”培育体系。
建设中德合作平台,打造人才培养“新引擎”。建立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。推动“德国工业4.0”与“成都制造2025”全面融合,学院作为“中德(四川成都)创新产业合作职业教育平台”建设牵头单位,构建“平台+园区”、“政府+机构+企业”共享开放合作模式,为“一区三园”及功能政策覆盖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。建设中德(四川成都)跨企业培训中心。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“中德(四川成都)跨企业培训中心”,对接“一区三园”及功能政策覆盖区域人才需求,建设包含工业4.0技术、新能源汽车技术等30余个二级培训中心,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。本土化德国“双元制”人才培养模式。结合区域重点产业、重点园区、重点企业实际,探索基于德国“双元制”的理虚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国际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。近年来,学院为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众多企业培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超过500人,30余名教师获得国际职业资格/培训师证书,300余名学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。
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、全国首批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、全国汽车行业骨干学校、长风模式会计专业全国免费试点首批院校、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、四川省工业文化人文社科普及基地、成都市国际化示范窗口学校、成都市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、成都市国际化人才实训基地、四川省中德创新产业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(四川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)、成都工业人才促进会执行会长单位、成都市工业人才培训基地。
口碑职校
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(成都九中)高中
眉山卫生职业学校
攀枝花市综合高级中学(综合高中)高中
四川城市技师学院
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(教科院附中)高中